陳秋霖:修訂間的差異
瀏覽人次:474
最近作者:陳雨柔 2015年8月2日 (星期日) 22:53;
(新頁面: 陳秋霖(1911-1992),出生台北近郊社子,畢業於社子公學校。父親經營雜貨店,陳十幾歲時即因喜好大廣弦,不顧父親反對進入歌仔戲班負...) |
|||
行 1: | 行 1: | ||
陳秋霖(1911-1992),出生台北近郊社子,畢業於社子公學校。父親經營雜貨店,陳十幾歲時即因喜好大廣弦,不顧父親反對進入歌仔戲班負責後場工作,師事於知名樂師「大舌軒仙」。1933年,進入[[古倫美亞唱片]]公司工作,與[[蘇桐]]、[[陳冠華]]等人擔任後場伴奏,為唱片公司錄製歌仔戲曲盤。唱片公司販售歌仔戲曲盤成為唱片公司主要營收,曲盤劇本多由[[陳玉安]]所創作,戲曲是由「大舌軒仙」與陳秋霖所譜,而前台演唱則是由[[愛愛]]、[[純純]]、[[張永吉]]與[[豔豔]]等歌手擔綱演出。1935年加入勝利唱片,開始錄製台語唱片。此時期勝利唱片的主事者為[[張福興]],也是陳秋霖創作的高峰期,曾譜〈路滑滑〉、〈半夜調〉、〈春風〉等曲目。1936年,勝利唱片改由[[王福]]接任文藝部部長,陳秋霖遂與新加入的作詞家[[陳達儒]]創作多首經典台灣歌謠,其中〈白牡丹〉成為奠定陳秋霖作曲家之代表作。此後,由於流行小曲的流行,古倫美亞唱片公司加入小曲錄製的風潮,多首由陳秋霖譜曲的曲目,便在當時的「[[朝風咖啡室]]」錄音,諸如〈落花吟〉、〈巷仔路〉等作。 | 陳秋霖(1911-1992),出生台北近郊社子,畢業於社子公學校。父親經營雜貨店,陳十幾歲時即因喜好大廣弦,不顧父親反對進入歌仔戲班負責後場工作,師事於知名樂師「大舌軒仙」。1933年,進入[[古倫美亞唱片]]公司工作,與[[蘇桐]]、[[陳冠華]]等人擔任後場伴奏,為唱片公司錄製歌仔戲曲盤。唱片公司販售歌仔戲曲盤成為唱片公司主要營收,曲盤劇本多由[[陳玉安]]所創作,戲曲是由「大舌軒仙」與陳秋霖所譜,而前台演唱則是由[[愛愛]]、[[純純]]、[[張永吉]]與[[豔豔]]等歌手擔綱演出。1935年加入勝利唱片,開始錄製台語唱片。此時期勝利唱片的主事者為[[張福興]],也是陳秋霖創作的高峰期,曾譜〈路滑滑〉、〈半夜調〉、〈春風〉等曲目。1936年,勝利唱片改由[[王福]]接任文藝部部長,陳秋霖遂與新加入的作詞家[[陳達儒]]創作多首經典台灣歌謠,其中〈白牡丹〉成為奠定陳秋霖作曲家之代表作。此後,由於流行小曲的流行,古倫美亞唱片公司加入小曲錄製的風潮,多首由陳秋霖譜曲的曲目,便在當時的「[[朝風咖啡室]]」錄音,諸如〈落花吟〉、〈巷仔路〉等作。 | ||
+ | |||
戰爭時期,成立「[[東亞唱片]]公司」延續台語歌搖創作,惟時勢不允許,公司慘澹收場。陳亦加入「日軍勞軍團」,隨蘇桐、陳冠華、妻子鄭寶珠等人,跟著軍團四處演唱。 | 戰爭時期,成立「[[東亞唱片]]公司」延續台語歌搖創作,惟時勢不允許,公司慘澹收場。陳亦加入「日軍勞軍團」,隨蘇桐、陳冠華、妻子鄭寶珠等人,跟著軍團四處演唱。 | ||
戰後,定居於台北市庫倫街,開設「陳秋霖國樂研究社」教授樂理、樂器,成立「新台灣研究社」樂團至全台各地公演。五〇年代,台語電影興盛,電影配樂多由陳秋霖擔綱。1958年,陳亦自導、自編一部台語電影《乞食開藝旦》。1990年,榮獲第二屆金曲獎「特別貢獻獎」,1992年逝世,享年81歲。 | 戰後,定居於台北市庫倫街,開設「陳秋霖國樂研究社」教授樂理、樂器,成立「新台灣研究社」樂團至全台各地公演。五〇年代,台語電影興盛,電影配樂多由陳秋霖擔綱。1958年,陳亦自導、自編一部台語電影《乞食開藝旦》。1990年,榮獲第二屆金曲獎「特別貢獻獎」,1992年逝世,享年81歲。 | ||
行 6: | 行 7: | ||
〈白牡丹〉 | 〈白牡丹〉 | ||
+ | |||
創作年份:1936年 | 創作年份:1936年 | ||
+ | |||
作詞:陳達儒 | 作詞:陳達儒 | ||
+ | |||
作曲:陳秋霖 | 作曲:陳秋霖 | ||
+ | |||
演唱:根根 | 演唱:根根 | ||
+ | |||
歌詞: | 歌詞: | ||
白牡丹 笑文文 妖嬌含蕊等親君 | 白牡丹 笑文文 妖嬌含蕊等親君 | ||
− | + | ||
無憂愁 無怨恨 單守花園一枝春
| 無憂愁 無怨恨 單守花園一枝春
| ||
啊~ 單守花園一枝春 | 啊~ 單守花園一枝春 | ||
− | + | ||
− | + | 白牡丹 白花蕊 春風無來花無開 | |
− | + | ||
− | + | 無亂開 無亂媠 不願旋枝出牆圍 | |
+ | |||
啊~ 不願旋枝出牆圍 | 啊~ 不願旋枝出牆圍 | ||
+ | |||
白牡丹 等君挽 希望惜花頭一層 | 白牡丹 等君挽 希望惜花頭一層 | ||
− | + | ||
無嫌早 無嫌慢 甘願予君插花瓶 | 無嫌早 無嫌慢 甘願予君插花瓶 | ||
− | + | ||
啊~ 甘願予君插花瓶 | 啊~ 甘願予君插花瓶 | ||
+ | |||
<youtube>JFxQWN6bwr0</youtube> | <youtube>JFxQWN6bwr0</youtube> |
於 2015年8月2日 (日) 22:53 的最新修訂
陳秋霖(1911-1992),出生台北近郊社子,畢業於社子公學校。父親經營雜貨店,陳十幾歲時即因喜好大廣弦,不顧父親反對進入歌仔戲班負責後場工作,師事於知名樂師「大舌軒仙」。1933年,進入古倫美亞唱片公司工作,與蘇桐、陳冠華等人擔任後場伴奏,為唱片公司錄製歌仔戲曲盤。唱片公司販售歌仔戲曲盤成為唱片公司主要營收,曲盤劇本多由陳玉安所創作,戲曲是由「大舌軒仙」與陳秋霖所譜,而前台演唱則是由愛愛、純純、張永吉與豔豔等歌手擔綱演出。1935年加入勝利唱片,開始錄製台語唱片。此時期勝利唱片的主事者為張福興,也是陳秋霖創作的高峰期,曾譜〈路滑滑〉、〈半夜調〉、〈春風〉等曲目。1936年,勝利唱片改由王福接任文藝部部長,陳秋霖遂與新加入的作詞家陳達儒創作多首經典台灣歌謠,其中〈白牡丹〉成為奠定陳秋霖作曲家之代表作。此後,由於流行小曲的流行,古倫美亞唱片公司加入小曲錄製的風潮,多首由陳秋霖譜曲的曲目,便在當時的「朝風咖啡室」錄音,諸如〈落花吟〉、〈巷仔路〉等作。
戰爭時期,成立「東亞唱片公司」延續台語歌搖創作,惟時勢不允許,公司慘澹收場。陳亦加入「日軍勞軍團」,隨蘇桐、陳冠華、妻子鄭寶珠等人,跟著軍團四處演唱。 戰後,定居於台北市庫倫街,開設「陳秋霖國樂研究社」教授樂理、樂器,成立「新台灣研究社」樂團至全台各地公演。五〇年代,台語電影興盛,電影配樂多由陳秋霖擔綱。1958年,陳亦自導、自編一部台語電影《乞食開藝旦》。1990年,榮獲第二屆金曲獎「特別貢獻獎」,1992年逝世,享年81歲。
代表作
〈白牡丹〉
創作年份:1936年
作詞:陳達儒
作曲:陳秋霖
演唱:根根
歌詞:
白牡丹 笑文文 妖嬌含蕊等親君
無憂愁 無怨恨 單守花園一枝春
啊~ 單守花園一枝春
白牡丹 白花蕊 春風無來花無開
無亂開 無亂媠 不願旋枝出牆圍 啊~ 不願旋枝出牆圍
白牡丹 等君挽 希望惜花頭一層
無嫌早 無嫌慢 甘願予君插花瓶
啊~ 甘願予君插花瓶
參考資料
莊永明,《1930年代 絕版臺語流行歌》(台北市政府文化局,2009年6月2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