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文山
方文山,1969年1樂26日生於臺灣花蓮縣。是著名的華語流行歌曲作詞人及韻腳詩詩人。
早年曾在桃園當電子器材安裝員,但仍然抱持著對歌詞創作的夢想,以自稱為「曲線救國」的方式,自製一本歌詞大全並向唱片公司自薦,終於獲得吳宗憲賞識簽約。由於早期和周杰倫一同合作並建立深厚交情,爾後方文山儼然成為周杰倫專用作詞人,並一同製作出瘦到聽眾歡迎的熱門作品,像是:《愛在西元前》、《雙截棍》、《爺爺泡的茶》、《東風破》、《七里香》、《夜曲》、《我不配》、《霍元甲》、《黃金甲》、《菊花台》、《不能說的秘密》、《蘭亭序》、《髮如雪》、《珊瑚海》、《青花瓷》等歌曲。
方文山與周杰倫更進一步成立杰威爾音樂,由此可知,周杰倫的成功和方文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。杰倫曾經如此描述方文山的詞和自己的曲:「我的曲如果沒有方文山的詞,不會中;方文山的詞如果沒有我的曲,也不會中。」
作品特色
有強烈的畫面感及堆砌詞藻,讓人讀詞卻感覺恍如看電影一般,不同於其他詞人的情境分離,這就是方文山的作品特色。
如《愛在西元前》中「祭司/神殿/征戰/ 弓箭/是誰的從前/喜歡在人潮中妳只屬於我的那畫面/經過蘇美女神身邊/我以女神之名許願/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蔓延。」堆砌名詞造成一般聽眾對畫面的想像。
方文山雖然只有高職電子科的學歷,但他在文藝方面的閱讀觸角很廣泛,自謙是「片段式閱讀」,除了古典詩詞外,蔣勳、洛夫等作品也是他的愛好,乃至各國歷史、建築等相關知識都涉及。
兩岸的國文考試因為方文山詞句題材風格多變,常融入各國古今不同情境,富畫面感的華麗詞藻,而選用當考題,還曾引起是否已進入限代詩領域的討論。近年多著墨於「中國風」歌詞的方文山,亦掀起了以宣稱類似古詩詞的詞與融入現代歌詞的風潮。其中和周杰倫的共同作品中,如《東風破》、《髮如雪》、《菊花台》、《千里之外》、《青花瓷》、《蘭亭序》便是此類代表作。另外,在其作品中,常運用「形容詞的使動用法」,以形容詞當動詞用。譬如在《七里香》中:「那飽滿的稻穗/幸福了這個季節」及《髮如雪》中「你髮如雪/淒美了離別。」
也常套用眾所皆知的經典文學作品。如《髮如雪》中「繁華如三千東流水/我只取一瓢愛瞭解」,出自《紅樓夢》第九十一回,《縱淫心寶蟾工設計,布疑陣寶玉妄談禪》的「任憑弱水三千,我只取一瓢飲」。
又如《菊花臺》中「北風亂夜未央/你的影子剪不斷/徒留我孤單/在湖面成雙」便化用李白《月下獨酌》第一首中,「舉杯邀明月,對影成三人。」的句子。李白指月,人,影共三人,而方文山套用其意,指在湖面上,剪不斷的影加上孤獨的自己在湖面成雙。
然而,方文山偶爾也有文字樸實、情意真摯亦富文學想像的作品,如為知名歌手江蕙創作的「落雨聲」。
填詞作品
填詞作品獲獎紀錄
- 《印地安老班鳩》
中華民國音樂人交流協會年度十大歌曲
- 《娘子》
入圍臺灣第十二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
- 《威廉古堡》
臺灣第十三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 臺灣音樂人交流協會年度十大歌曲
- 《愛在西元前》
入圍臺灣第十三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
- 《上海一九四三》
入圍臺灣第十三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
- 《爺爺泡的茶》
入圍臺灣第十四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
- 《東風破》
入圍臺灣第十五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 第四屆百事音樂風雲榜港台及海外華人最佳作詞
- 《七里香》
2004MusicRadioTOP排行榜年度最佳港台作詞 第五屆百事音樂風雲榜最佳作詞獎
- 《止戰之殤》
入圍臺灣第十六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
- 《飄移》
入圍2005年第四十二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
- 《夜曲》
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年度十大單曲
- 《髮如雪》
入圍臺灣第十七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
- 《菊花台》
入圍臺灣第十八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 2007年第二十六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主題曲作詞人
- 《不能說的秘密》
2007年第四十四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主題曲
- 《青花瓷》
2008年第十九屆台灣金曲獎最佳作詞人
- 《煙花易冷》
入圍臺灣第二十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
著作
- 《吳宗憲的深情往事》
- 《半島鐵盒》
- 《演好你自己的偶像劇》
- 《關於方文山的素顏韻腳詩》
- 《中國風:歌詞裡的文字遊戲》
- 《青花瓷:隱藏在釉色裡的文字秘密》
- 《方道·文山流》
- 《親愛的,我們活在最好的年代》
導演
- 《聽見下雨的聲音》